孔子关于治学的论述也是他教育思想中的精华之一,其反映出的朴素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思想,今天仍可作为借鉴。
孟子
孟母三迁与断织劝学
孟子名轲,战国中期(前~前)邹国人。邹国是与鲁国邻近的一个小国,地点在现在的山东省邹县。
孟轲父早死,小时由孟母教养。孟母很注意对孟轲的教育。传说孟家先住在坟墓附近,孟轲小时候做游戏就学埋葬死人,孟母惟恐这样下去对孟轲产生不良的影响,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。孟轲住在集市旁边,又去学商贩叫卖,孟母感到这也不是教育孩子的环境于是又把家迁到学校旁边,使他便于学习礼仪,孟家最后定居下来了,这就是流传很久的“孟母三迁”的故事。
据传孟轲小时候,读书不努力,贪玩好耍。有一天孟母问他为什么不好好学习?孟轲说:“我的东西弄丢了,刚去把它找回来。”孟母听了很生气,就用刀把机上正在织的布割断。孟轲又惊又怕地问:“母亲为什么这样做?”孟母说:“要你用功读书,就是要你成名。现在你不学习而去玩耍,就像我割裂机上的布一样,布断了再也难以接起来了。”此后孟轲懂得刻苦学习了,这也就是流传已久的“断织劝学”的故事。《三字经》写的:“昔孟母,择邻处;子不学,断机杼。”就是指的这两个故事。
还有一个“杀豚不欺子”的故事,说的是孟母对孟轲施以诚实不欺的品德教育的故事。有一次,邻居家磨刀霍霍,正准备杀一头小猪,孟轲非常好奇,问孟母:“邻居在干什么?”孟母说:“邻居正在杀猪。”孟轲说:“杀猪干什么?”孟母笑了笑,随口说道:“是给你吃啊!”刚刚说完这句话,孟母就后悔了,心想本来不是为孩子杀的猪,我为什么要欺骗他呢?这不是教他说谎吗?为了弥补这一过失,孟母真的买了邻居的猪肉给孟轲吃了。
无论“孟母三迁”、“断织劝学”和“杀豚不欺子”故事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如何,但故事所反映的主题思想是与孔子“学而优则仕”以及儒家重视的道德教育传统思想是一致的,其中包含有重视教育与环境的作用,也包含有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。中国古代有重视家庭教育的传统,良好的家教是培养人才的一个重要条件。
孟轲稍长,从学于子思的弟子,子思是孔子的孙子孔亻及,所以司马迁说他“受业子思之门人”。孟轲通《五经》,尤长于《诗》、《书》、《春秋》。他虽没直接受业于子思,确属于子思学派,后世也称他与子思一派为“思孟学派”。孟轲以孔子的继承者自豪,还叹息自己出生晚,他对孔子尊崇备至,说古圣人的行为我可惜都没有做到,至于我的愿望乃是向孔子学习。